10月18—19日,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研发中心主办的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专题交流会在杭州举行。来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知名专家及来自全国近20个省份的中小学校长、骨干老师和有关科技企业代表等千余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变革路径,探索中小学课堂未来图景。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研发中心主任,教育科学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郑豪杰主持开幕式。他指出,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不仅重塑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更为教育变革注入了全新动力。本次交流会以“未来学校中的课堂革命:融合·亲历·智创”为主题,汇聚了全国教育界、科技界的众多精英力量,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教学”的创新实践,这既是对时代变革的回应,更是对未来教育的展望。
 
 开幕式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教育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处处长任昌山、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局长吴文星、绿城教育集团总校长黄建明分别致辞,强调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推动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动力,呼吁广大教育工作者主动拥抱智能时代,共创教育新生态。任昌山处长特别强调,运用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要培养一批具备数智素养的中小学教师,大胆探索、深入实践人机协同的新型教学范式,在科学规范人工智能伦理算法的前提下安全发展。
 
  
 
 
  
 
 
 航天科学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研究员贾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丽和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崔允漷作了主旨报告。贾阳研究员从“祝融号”火星车的探索缘起和创造历程讲起,强调科创教育要守护好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精神,为AI时代的课堂创新注入人文温度。陈丽教授指出,传统评价体系亟待转向“育人—诊断—选拔”三位一体的综合素质评价,AI技术能实现从静态结果评价到动态过程评估的跨越。崔允漷教授指出,课程改革已进入“单元时代”,教研应转向数据驱动的精准模式,借助AI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评价体系。
 
  
  
 
 
 本次大会创新采用“AI数字人主持”与TED式演讲相结合的方式,营造沉浸式交流氛围。10位专家作了TED式主题演讲,从科教协同育人、课程教学改革、教师教研转型、教育评价创新等维度,对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提出多角度建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数字教育研究所所长曹培杰从宏观层面描绘了变革图景。他指出,要把人工智能作为教育整体变革的内生变量,推动“工业化教育”向“智能型教育”转变,促进教学方式创新、管理流程再造和评价体系重构,构建富有选择、更有个性、更加精准的教育服务体系,努力满足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探索项目化学习与常态课堂深度融合的议题上,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夏雪梅研究员认为,关键在于设计高质量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她指出,项目化学习的核心是引导学生为解决真实而复杂的问题,创造性地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而AI在其中应成为学生探究的“协同思考伙伴”,而非标准答案的提供者。
 
 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王会军用数据展现了实践成果:浙江基础教育信息化指数已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未来将依托“之江微校”等数字新支点,推进教育数字化发展,实现大规模因材施教的教育理想。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庞红卫从工具、环境与哲学层面,探讨了技术赋能下如何智慧地管理“认知卸载”。上海师范大学董玉琦教授探讨了智能时代的课堂教学创新形成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可能路径。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解慧明则介绍了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的立体化实践。
 
 企业代表也带来前沿分享,BrainCo强脑科技副总裁张胜男介绍了脑机接口在教育中的应用前景,科大讯飞大课堂产线副总经理郭红杰则聚焦“AI+未来课堂”如何重塑学习边界。
 
 学校变革如何在一线课堂中扎根?作为扎根一线的实践者,绿城教育集团总校长黄建明和杭州绿城育华亲亲学校校长陆颖分享了学校构建“爱思AIs课堂”的实践经验,为与会者呈现了鲜活的实践样本。
 
  
 
 
  
 
 
  
 
 
  
 
 
  
 
 
 本次会议采用多元前沿的分享交流形式,会风务实、形式新颖,以“智能化交互+沉浸式参与”的方式创新活动设计,通过大咖一席谈(围绕热点话题进行观点争辩)、人人主讲团、直击未来课堂、云端听评课等创新形式,聚焦未来课堂关键议题,分享交流未来课堂建设新路径,汇聚全国中小学创新课堂案例,提炼人工智能教育实践策略。在平行分会场中,千余名与会代表围绕融合学习设计、智能评价探索、脑认知与学习科学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协同共创,共同勾勒出未来课堂的行动路径。
 
 
 
 本次会议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材研发中心主办,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绿城教育集团协办,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杭州绿城育华亲亲学校承办。本次会议为来自全国各地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提供了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创新实践,推进课堂变革,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提供了方向、路径和生动的样本。
 
 浙江广电、之江汇等新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全程线上直播,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中国新闻网等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广泛报道。